桃子腳國民中小學的SDGs之路文:鄭瀅瀅
SDGs是聯合國於2015年宣布的「2030永續發展目標」,其中包含17項核心目標,目前臺灣已有不少學校正在執行SDGs。接下來,要帶大家前往位於新北市樹林區的桃子腳國民中小學,一起來聽聽老師們對於執行SDGs的經驗分享吧!
配合政府政策 與國際接軌
新北市是臺灣第一個發布聯合國SDGs報告的城市,而桃子腳國民中小學長期深耕國際教育,當政府開始推行SDGs的時候,桃子腳的老師意識到全球已有許多學校都在執行相關計畫。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,他們希望所有老師都能加入這個行列,先從閱讀課程融入SDGs,並寫入課程計畫中。
即使SDGs是一項政府育推動的課程計畫,但對於桃子腳的教務主任蔡宜芳和許多老師來說,它不僅僅是一門課程,更是老師們一直放在心中的事情。SDGs本來就深入在學生的學習生活,只是從各種不同層面融入課程中。孩子們經由閱讀課能夠認識17項核心目標的意涵,並能有感的與各科課程相連結、產生行動方案,並身體力行愛地球。
以讓人有感知的實際行動跨出第一步
要跨出第一步,總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。新北市品德教育聯絡簿融入SDGs的目標,桃子腳校園內多處貼上英文版SDGs的指標內容,只要課程與SDGs有所連結,老師們便可以隨時隨地帶領學生,回想在校園中哪些地方看過SDGs相關標誌,或翻閱聯絡簿查詢細項指標。讓學生不只在教室,而是在校園內所有活動範圍,境教式自然而然與SDGs產生連結。
讓學生參與SDGs課堂之前,需要先探詢老師的意願,才容易順利推動。蔡宜芳主任表示,自己會尋找各校有興趣的老師,接著再讓老師們組成社群,透過跨校共備模式討論與諮詢,再傳達訊息到校內,便能夠引起校內更多的討論以及觀點,彼此進行交流與學習。
設計SDGs課程並不難
桃子腳國民中小學閱讀推動教師張婉莉老師指出,並沒有一個獨立課程叫做「SDGs課」。重點在於指導孩子們認識17項目標後,學生在課堂中能自然的與SDGs產生對應,了解地球現在面臨的問題,感同身受發展自主行動方案,養成終身好習慣,邁向「2030永續發展目標」。
張婉莉老師帶領我們走向學校的老茄苳樹,示範如何進行SDGs課程。她讓學生透過測量樹圍推算樹木的年齡、融入數學課的影子比例尺概念計算樹高,再利用茄苳樹的樹圍、樹高估算一棵樹木的固碳量,並結合圖書館海洋保育主題書展進行環境教育的課程,巧妙結合課程內容與SDG 13氣候變遷、SDG 14保育海洋、SDG 15保育陸域生命的目標。多年以後,學生若有機會重返校園,看到這棵樹,將會勾起當年課堂的回憶,因為學生在課程的潛移默化中,已對樹與環境培養出感情,進而更愛護與關懷這個自己生長的土地,立足家鄉,放眼國際。
再舉例來說,每年桃子腳的家政課,都會舉辦「愛女孩」的活動,意指少年救助少年,幫助國外因貧窮而無法購買衛生棉,甚至因此中斷學業的孩子。同時希望降低她們受到感染的風險,因為她們可能會用動物毛皮或是牛糞來充當生理用品。家政老師教導學生手縫衛生棉,且無論男學生、女學生皆須參與,其意義在於告訴學生「我們有能力幫助這些貧窮的外國學生,讓他們能健康並可好好的讀書」。讀書就是自立的開始,它能夠「解決貧窮」、「消除飢餓」,同時也結合SDGs1、4、5、8、10項的目標。這項活動開始執行之後,老師們也變得更有想法,大家能夠交流的資訊也愈來愈多,因此當其他老師們認同這些課程符合他們理想的課程內涵時,便會更有意願去發展。上述的例子也反映出,SDGs並不是獨立生成的額外課程,而是可以完全融入在既定的校本課程中。
主動討論不放棄 重視過程的重要性
但是要跨出第一步總是不容易的,對此,桃子腳國民中小學邀請閱讀推動老師張婉莉分享融入SDGs目標的教學經驗。她表示,專題小書製作課程採取異質分組,同儕組內之間透過交流討論,互相學習,便可一起完成老師指定的作業。
婉莉老師強調,分組能增強小組間的學習力,但也容易有意見不同的紛爭,她盡量不介入其中,反而會鼓勵同學們相互協調溝通,因為比起結果,SDGs要讓同學們感受的是「過程」的重要性。
當然,桃子腳的學生無論課業或活動都相當豐富,每個老師都有自己既定的課程要教授。每年四月都有桃藝節和期中考,桃藝節是班級課程成果發表,老師們不僅要趕課,還要完成走讀校本課程,再加上結合SDGs的課程,婉莉老師坦言大家的壓力都非常大,但在時間緊湊的情況下,仍會不斷的與其他任課老師溝通協調。例如:「原本要交出一份完整專題,在這段忙碌的時間中,只要交出一張即可,等期中考結束後,再將剩餘的慢慢補上。」或者拿出學生課堂的作品,讓其他任課老師知道孩子在這段期間的成果。婉莉老師謙虛的表示自己在這過程中也是不斷學習,她說:「當我希望自己的課程要怎麼走的時候,我會先去與導師們討論這學期的課程安排,這樣大家才能做到同事間相互支持與幫忙。」
SDGs第一步:我們還能做什麼?
經過SDGs課程的引導,婉莉老師發現孩子們對於自然生態變化的觀察力也提升不少。婉莉老師分享:「有一堂校本課程──文學地景,帶學生去生態池認識水生植物,學生們發現粉紅色的福壽螺卵,起初大家都不敢用手捏爆,但經過老師的引導,了解由福壽螺卵萃取出的蝦紅素具有抗氧化、抗發炎等功效,還可以做成護膚面膜後,學生們便開始勇敢嘗試移除福壽螺卵。這也讓學生發現自己可以為生態池出更多力,於是孩子們開始用繪畫的方式表現生態池,票選生態池畫作印在L夾,發展文創商品,在桃藝節學習擺攤,並將義賣所得捐給總務處的照顧校狗基金,肯定自己也能為學校盡一點心力。這個經驗也預期能產生學習遷移,在未來為社會盡一份責任。」最後於課程總結提問學生:「文學地景整個活動過程和哪些SDGs指標相關,請說出你的理由。」由原本進行的課程中提取SDGs元素做連結,對老師來說零負擔。
對於桃子腳的老師們來說,SDGs絕對不只是一項計畫,而是將原本生硬的課程,轉化成有感、從自身做起的好上手課程,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習在生活中能夠思考:「我們可以做什麼?我們還能為社會或地球做什麼?」
對此,蔡宜芳主任常跟學生提醒:「其實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夥伴,你現在身邊的夥伴有可能會是你未來的合作夥伴或競爭對手,所以要想想你自己有什麼優勢可以讓自己被看見。」
主任舉自己以前帶過的一位特殊生為例,畢業前主任問他喜歡什麼?學生表示自己喜歡修車,於是主任便協助他一起設定目標,並與他的父母溝通,讓孩子就讀汽修科相關學校,但由於學生的程度實在跟不上,於是便隨著在日本工作的父親一起前往,申請當地的NISSAN維修學校。這位孩子也不讓人失望,他把握這得來不易的機會,每天苦學日文,通過所有的課業並順利畢業,現在的他成功在日本NISSAN公司,做著他最喜愛的修車工作。
此外,主任與婉莉老師鼓勵想進行SDGs課程的老師設計活動,協助學生透過小測驗,選擇個人最有感的目標議題,成為SDGs永續行動家。
要開始並不難,關鍵是要不斷的溝通與互動,再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指標,就可以開始囉!重點是「你願意開始做了嗎?」